学报编辑部-外网
 
 首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流程  信息中心  下载专区  各期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中心>>正文
  •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信息中心

首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召开——青年力量赋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2025-07-08 15:52  

2025年7月4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行政楼501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召开,超过150人参会,由林加西副编审主持。据悉,《广东医科大学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由253名青年学者组成,来自全国130余家高校/医疗/科研机构,覆盖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博士学历占比达85%,高级职称占比65%;覆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


开幕致辞:以青年之力激活学报新动能

会议伊始,曾志嵘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作为学校学术声誉的重要窗口,承载着传播医学新知、服务学科建设的使命。首届青年编委会的成立,既是学报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学报注入“青春基因”的关键一步。他寄语青年编委:“以创新思维、专业能力为学报发展赋能,共同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随后,熊兴东主任宣读首届青年编委会成立通知,曾志嵘副校长和熊兴东主任分别为青年编委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标志着这支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团队正式履职。

        学术赋能:聚焦审稿规范与评议趋势

为助力青年编委高效履职,会议安排两场专题报告。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特聘首席编审、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陈望忠教授、编审围绕“青年编委审稿注意事项”展开学术交流,强调“论文创新性是灵魂”,提出从“问题价值、增量突破、可推广性”三维度快速判断稿件质量,并提醒警惕文献规避、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识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主任、期刊中心主任王景周教授聚焦“同行评议的模式演变趋势及质量控制策略”,分析当前评议面临的操纵、AI生成内容等挑战,指出国际趋势正从“封闭”走向“开放透明与技术革新”。他以eLife取消影响因子后投稿量变化为例,呼吁学界重新思考评价体系,强调“AI时代需平衡严谨与包容,推动学术社区协商”。

规划展望:明确目标,锚定高质量发展

熊兴东主任在学报编辑部工作汇报中介绍了大学学报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方向。一年来,学报编辑部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认真组织研讨,深入思考谋划,完成了学报编辑部的改革任务清单。同时,对标科技核心及北大核心期刊,邀请重庆非晓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学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差距,补短板,拟定了《学报提质升级的三年行动计划》,为学报的提质升级指明方向。加强专刊、专题、专栏策划已策划了老年医学、海洋医药、医工融合等十几个专题,邀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主委孙劲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何耀等知名专家为学报供稿;校外多名高水平学者撰写特邀综述,大大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建立了学报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学术会议的现场直播及时推送学报的优秀论文,快速展现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办刊理念,提升学术传播效率,吸引更多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医务工作者关注。通过举办“松湖医学前沿大讲堂”邀请国家级人才来校交流,打造大学学报的高端学术交流品牌协办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议暨东莞松山湖生物医药论坛等多个高水平学术会议等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通过邀请《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主编叶冬青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陈望忠教授等多位专家来校指导和交流,提升办刊水平。积极参加各类期刊学术会议,包括粤川医学期刊论坛、科技期刊高质量创新发展研讨会、第三届川粤桂医学期刊研讨会,还有各个期刊编辑学会的年会,加强与期刊同行交流。编辑部主任熊兴东教授受聘为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医学期刊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广东省期刊协会理事。审稿专家队伍实现大幅度扩充,从不足200人增加756从各个领域增强了学报稿件的评审力量。同时,编辑部通过优化编辑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大大缩短稿件审稿及处理周期。他还透露,学报目前年发文量约90篇约稿占比已超过40%当前正积极推进英文网站建设,为进入国际知名数据库奠定基础

青年编委会主任林茂博士在发言中表示,青年编委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他将以非常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大学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和学术共同体的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集思广益:热议创新,共绘发展蓝图

会议最后阶段进入“期刊发展讨论”环节,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围绕办刊方向、机制创新等展开热烈交流。有代表建议“增设医学人文栏目”“优化‘教授+青年编委’联合审稿机制”;也有提出“建立学科细分审稿小组”“优先出版+精准推送引用”“开发工作量化小程序”等创新方案。针对AI写作热潮,与会者共识明确:需明确标注要求、加强文献真实性核查,临床研究需强化数据伦理审查。

未来行动:从共识到落地的“路线图”

会议同步明确多项待办任务:编辑部将联合青年编委开展更大规模的高质量约稿工作,提升学报内涵质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特邀综述和述评;通过举办与协办学术会议扩大影响力;推动学报跻身国内科技核心期刊行列推动青年编委加强项目合作、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此次会议不仅是《广东医科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的首秀,更搭建了学术交流与智慧碰撞的平台。正如曾志嵘副校长所言:青年是大学学报发展的核心力量,期全体青年编委以严谨态度、创新思维,共同推动《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成为学校学术繁荣的助推器、学科高质量发展展示窗口。


关闭窗口

通讯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文明东路2号     办公地址:广东医科大学综合楼21层西
邮政编码:524023   联系电话:0759-2388525、2388427
E-mail:gdmcxue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