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外网
 
 首页  主管领导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办事流程  信息中心  下载专区  各期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简介>>正文
  •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2016-03-28 10:25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于1983年1月,它的前身是《湛医通讯》、《湛江医学院科研汇编》、《湛江医学院学报》、《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年3月,随着广东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学报》亦易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刊阶段(1972年1月~1982年10月);正式刊物内部发行阶段(1983年1月~1990年12月);正式公开发行发展阶段(1991年1月至今)。1972年,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将教师们的科研论文合并在一起印刷成册,初曾称之为《湛医通讯》、《湛江医学院科研汇编》,不定期印了12~13期,随后定名为《湛江医学院学报》。最初这些刊物无刊号,不经审稿,也没有编辑部和固定的编辑人员及办公场所。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初刊期。1983年1月,原《湛江医学院学报》经广东省新闻出版事业管理局(粤新068号)批准为正式内部发行刊物(季刊)。1990年10月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粤新函字1990第28号文],湛江医学院学报从1991年1月起正式改为向全国公开发行。1992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1993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湛江医学院学报》亦相应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统一刊号为CN 44-1731/R,国际统一书号为ISSN 2096-3610。从此,广东医科大学学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为双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页。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一直坚持办刊宗旨,遵守和维护版权法的一切规定。坚守质量关,对每篇稿件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全面执行法定计量单位,量和符号等。力求使用正确,文字表达力求准确、通顺;图表设计布局力求合理,封面、版式设计规范、合理且美观大方;印刷质量逐年提高,字体选择恰如其分。努力使学报的编排、印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对任何作者稿件的取舍,只认稿不认人,坚持“三审”(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主编终审)制度,把稿件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凡对本单位的作者来稿均送到全国相应专业的专家审,而外单位的作者来稿多数送给本单位的专家审,这就避免了感情、人情审稿的误区。在稿件录用问题上,我们不怕权势所压,不为金钱所诱,凡对不符合发表的稿件坚决不予刊登。然而,对一些不熟悉如何撰写论文的医务人员,编辑部同仁都能给予热情帮助和耐心指导。编辑部的每个同志都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除了刻苦自学之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英语、电脑、卫生统计学等培训班学习。每年派出一定数量人员参加各编辑学术研讨会,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编辑业务水平。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从初刊期不定期出版、内部正式出版发行到公开发行,版本上已经脱胎换骨,从过去的活字铅印转变成电脑胶印的精致版本,版面的容载量比过去翻了两翻。尤其在论文质量,编排规范上都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影响因子在全国医药院校学报中排名处于前1/3~1/4。现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等全文收录;学报为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第六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衰老研究》专栏获2015年第四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2017年获“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称号,2021年获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编校质量奖。《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办公地址位于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综合楼21层西,办公面积70多平方米,现有专职编辑5人,现任主编是广东医科大学校长刘新光教授。编委会每一成员均是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审稿专家队伍庞大,除了本学院的专家外,还邀请了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担任特约审稿专家。学报编辑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正在不断改善,现编辑部拥有远程稿件采编管理系统、电脑8台、激光打印机6台等办公设备,现代化编排手段不断提高和完善学报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


关闭窗口

通讯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霞山文明东路2号     办公地址:广东医科大学综合楼21层西
邮政编码:524023   联系电话:0759-2388525、2388112、2388427
E-mail:gdmcxuebao@163.com